壽命、離別、生死、愛恨。問世間,情為何物,直教人生死相許......就讓我們一起藉由電影來一場相愛離別吧!
先說,由於風音我是PA粉,所以內容可能會過於主觀,且充滿著讚賞成分,當然也會有批評的要素,作為平衡
考慮到還有些人沒有看,以下先會來些客觀且沒有暴雷的評論,隨後才是牽扯到劇情的探討
其實在台灣上映之前,就知道這部動畫電影,且非常期待到戲院觀賞這部 PA 所製作的長篇動畫,當得知台灣取得代理版權後,當下的心情是非常之興奮,可惜礙於現實因素,無法衝首映場(笑
《離別的約束之花》,關於這部電影的故事劇情,歡迎自行餵狗,這裡就不重複那些網路上隨處可得的大鋼,那麼「先禮後兵」,敬請讀取由風音編織的「希比歐」
客觀評論
首先是作畫優美
看的出來製作組對於整部作品的投入心情
雖然配色沒有過於渲染,但正因為那樣的色調,才能更加彰顯出人物與背景的協調感,幾乎每一個停格點所呈現出來的畫面都可以作為一張精美的桌布
我覺得這部分真的可以給到滿分,如果再加上我對 PA 的應援,一定會給超過一百分
好的情感渲染,在於前面的劇情鋪陳,離別的約束之花充分的利用這個運轉齒輪,透過時間軸的推演,一點一滴地把角色的感情寫入其中,並且在適當的時間點,逐一綻放、點綴
儘管可以從劇情來猜測出下一處的發展可能會是怎樣的走向,但還是會不自禁的牽動到淚腺,尤其是角色的台詞、音樂的搭配,真的是會讓人哭出來(要不是旁邊還有人,我大概會哭出來吧,不過倒是流了幾道淚痕)
畫龍點睛的配樂之效
這部分,其實有一半的評論是可以結合上面的情感描寫
缺少了音樂的刺激,真的就很難成功觸發淚腺
畫龍點睛的配樂之效
這部分,其實有一半的評論是可以結合上面的情感描寫
缺少了音樂的刺激,真的就很難成功觸發淚腺
至於其他的情節所對應到的配樂,也不差,尤其是後半部的,兩條路線的進行,以及音樂的交替,愈看愈緊張,愈看愈擔心兩條命運的結果
離別的約束之花的電影配樂,真不愧是擁有讓劇情達到畫龍點睛的巧妙魔力
相關的人物設定
這應該是最後一個我認為是優點的地方了
由於離別的約束之花,講述的是離別、親情,以生命旅程的探討,所以在人物設定上特別的有巧思
擁有比一般人還要長壽的「伊歐夫」人,在面對離別的道路上,他們所遇到的痛苦,其體會一定比其他種族要來的深刻,久而久之,孤單便是他們相處最久的夥伴
離別的約束之花的電影配樂,真不愧是擁有讓劇情達到畫龍點睛的巧妙魔力
這應該是最後一個我認為是優點的地方了
由於離別的約束之花,講述的是離別、親情,以生命旅程的探討,所以在人物設定上特別的有巧思
擁有比一般人還要長壽的「伊歐夫」人,在面對離別的道路上,他們所遇到的痛苦,其體會一定比其他種族要來的深刻,久而久之,孤單便是他們相處最久的夥伴
而其他種族,則因為時間沒有「伊歐夫」人要來的長,所以學會了「延續」,在有限的時間內,做出最大的生命意義
離別的約束之花,即是用這兩種強烈的對比,刻劃出離別時的痛苦,以及人們又該如何邁出下一步,邁向更加廣闊的未來
可能會涉及到部分的劇透,如果覺得沒關係,就繼續往下讀取吧
首先是主角「瑪琪亞」
我個人覺得,這個角色的定位在於:
一個在溫室中成長的花朵,如何在充滿未知、沒有人能夠幫助的情況下,點綴出屬於自己的人生
如果可以選擇
是會選擇成為長壽,但是得忍受孤單生活的伊歐夫人?
還是會繼續以一個有限生命,但是能夠延續生命的平凡人種?
主觀探討部分
首先是主角「瑪琪亞」
我個人覺得,這個角色的定位在於:
一個在溫室中成長的花朵,如何在充滿未知、沒有人能夠幫助的情況下,點綴出屬於自己的人生
這其實可以對應到大多數的人
許多人一開始,就像瑪琪亞一樣,都在溫室中成長
等到離開了(無論是被迫,或是主動)自己熟悉的環境,迎面而來的就是一連串未知且一定得接受的世界,例如,如何生存,如何扶養新生命,或是如何教導下一代
許多人一開始,就像瑪琪亞一樣,都在溫室中成長
等到離開了(無論是被迫,或是主動)自己熟悉的環境,迎面而來的就是一連串未知且一定得接受的世界,例如,如何生存,如何扶養新生命,或是如何教導下一代
我們每個人都是「瑪琪亞」,每天都在面對無數的未知社會
雖然懵懵懂懂,不知該如何尋找屬於自己的歸處,但如果能夠像電影中的瑪琪亞一樣,找到自己的「伊比歐」,我想一定可以有動力往前走的
雖然懵懵懂懂,不知該如何尋找屬於自己的歸處,但如果能夠像電影中的瑪琪亞一樣,找到自己的「伊比歐」,我想一定可以有動力往前走的
或許會有人很討厭前期的瑪琪亞
覺得她怎麼這麼的「わからない」,每次都用這個來回應別人問她的問題
但我覺得這正是她唯一能夠作為回答的答案
正如前面說的,她生活在一個溫室,甚麼都不懂
可是隨著與外面的接觸,開始了解人情世故之後,她成長了
覺得她怎麼這麼的「わからない」,每次都用這個來回應別人問她的問題
但我覺得這正是她唯一能夠作為回答的答案
正如前面說的,她生活在一個溫室,甚麼都不懂
可是隨著與外面的接觸,開始了解人情世故之後,她成長了
從依賴到逃避,再從逃避到迷惘,最後在迷惘中找到了自己的歸處所在
如同瑪琪亞一樣,艾瑞爾也是我們的影子,而且正好是我們這個世代的轉捩點
如同瑪琪亞一樣,艾瑞爾也是我們的影子,而且正好是我們這個世代的轉捩點
從童言童語的「我要努力長大,然後保護好爸爸媽媽」到長大之後才發現,保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,隨時有可能都會傷害到自己最親愛的人,在面對這樣的困境下,大多數的人最先選擇的就是逃避(注意,我說的是大部分,而不是全部的人)
從劇情中,我們可以發現到,其實艾瑞爾有許多小細節是想表現出對瑪琪亞的愛(親情),卻苦於諸多因素,如血緣、種族,或者我們常說的「叛逆期」等使得他無法表達
於是只好依靠外物來麻醉自己,好比說藉由酒精,或是藉由遠離來暫且停止內心的矛盾
我們不能說艾瑞爾這樣的舉動是錯誤的,因為這是一個人成長的必經過程
到了劇情中後期,艾瑞爾下定決定要求毛遂自薦「從軍」,這當中隱含了兩個要素
其一、可以解釋為一個小孩在成長的過程中,試圖找到屬於自己的去向,當然也不能否認這裡面依舊隱藏著他想要逃避的心態(不過,從劇情的畫面中,我們可以看到艾瑞爾有想要回過頭來,回到瑪琪亞的身邊,只是他最後選擇了離去)
其二、另一個要素就是如同我們一樣,想要遠離家長的控管(抱歉,講這樣是有點難聽),在青春期的孩子,最大的特徵就是叛逆期,他們最想要做的事情就是脫離家長的管束,而艾瑞爾就剛好是在這樣的情境下,詮釋了我們的成長過程
最後是艾瑞爾的最後的探討,也就是他最後發現,自己的歸處,或者說是自己的成長證明,其實終歸究柢,我們是無法「真正」逃離、遠離家人的關愛
儘管他在後期跟兒時玩伴蒂塔結婚,但他發現到,如果沒有孩童時期瑪琪亞的扶養,就絕對沒有現在的自己
也因此,在最後面戰爭的結束,當瑪琪亞細心的照顧受傷的艾瑞爾的時候,他才發現原來以前的自己是多麼的愚蠢,當時是如何的傷了養育自己的至親(儘管雙方沒有血緣關係,但養育之恩是無法被抹滅的)
最後,最後,終於忍耐不住,喊了一句「母さん!」,充分表現親情的偉大,令人忍不住落淚,彷彿劇中的艾瑞爾就是我們觀戲者,思索著自己有沒有在無形中傷害的養育我們長大的父母
如果說,瑪琪亞是面對無知未來的定位
那麼,艾瑞爾就是解釋,一個試圖脫離家庭,在一連串的成長過程中的孩子,最後還是要飲水思源,感謝父母的角色
好了,探討完兩個最為重要的角色之後
接下來就是幾個,只是篇幅可能沒那麼大就是的角色
首先是瑪琪亞的兒時玩伴之一的「蕾莉亞」
蕾莉亞,一個被迫順從可悲命運,最後成功解脫的女子
她在劇情中的篇幅,雖然不多,但每次的出場,都帶有很深刻的哲學意含
她最常說的一句台詞就是:「如果我能夠飛的話」
這裡的「飛」,並不是指生理上、生物上的那種「飛翔」
而是指身心能夠「真正」無拘無束的「生活」
蕾莉亞,其實是可以飛的
但為什麼她不能飛呢?
因為她被綁住了,被名為命運,被名為孩子的東西所綁
國王為了能夠延續血脈,把擁有長壽因子的伊歐夫人抓來,作為傳宗接代的工具
蕾莉亞就是這個可悲的工具
她的存在,就是被迫跟自己不喜歡的人結合,然後產下「自己永遠無法見面」的孩子
在劇情當中,一共有兩次搶救蕾莉亞大作戰
分別是:一開始的搶婚,以及後面的戰爭
但是,兩次的結果都被蕾莉亞拒絕
第一次的搶婚,蕾莉亞已經懷上了王子的小孩,認為她沒有臉可以回去面對同胞
至於第二次,依舊是克里姆發起的第二次來搶救,但這時候的蕾莉亞,其翅膀已經深深的被綁死了,被名為自己的小孩
「我要找到我的小孩」
「那是我的小孩」
「儘管不是自願的,但她終究是我的小孩」
這邊解釋了小孩是如何成為大人的枷鎖
最後面,蕾莉亞終於順利的見到了自己的小孩「梅德梅爾」
就那一瞬間,蕾莉亞「解放」了
多年來的心願得到了答案,同時那到枷鎖也被剪斷了
我自己認為,蕾莉亞象徵著我們的父母親
很多時候,我們的父母,其實有很多自己想做的事情,例如退休後的生活,或是其他事情(抱歉,暫時想不到)
但是很多時候,他們的這些事情,卻被我們這些小孩所綁住
最後,蕾莉亞之所以能夠「飛」了
在於她最後放下了心中的包袱,就算是自己的小孩,到底還是要放手讓他們決定自己走的道路
接著是另一位兒時玩伴「克里姆」
關於這位人物,要談論的不多
他給我的感覺就是人性的「嫉妒」
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,克里姆對瑪琪亞說的話
「這樣一來,妳也就跟我們一樣不幸了」
「我的愛人被搶走,同胞被殺害,而妳?妳跟妳的小孩很幸福的在一起」
「但是現在,他離開妳了,妳也跟我一樣,感受到孤單的痛苦,感受到跟我們一樣的不幸感」
很明顯的,呈現出來的定位就是「見不得別人好」
或者是一種,認為自己是很不幸的人,但是別人都過得很幸福,過得比自己好
覺得老天爺很不公平
也因為這樣的心理因素
在幾次的搶救失敗下,克里姆決定讓一切都結束......
最後要探討的是伊歐夫人的「長老」
長老的戲分只出現在前面幾幕,但是她的精神幾乎貫穿整部劇情
尤其是那句「何謂孤單」的解釋
在劇情中,瑪琪亞由於一直都是孤單一人,很羨慕兒時玩伴回到家後,還可以有家人的陪伴
這時長老問了一句:「就算還有我,妳還是覺得孤單嗎?」
當中隱含著一個哲學問題:就算身邊有人陪伴,只要內心覺得孤單,那麼到底是孤單的
該如何填補這塊空缺?
其實很簡單,去找一個屬於自己的「希比歐」,如同瑪琪亞找到孤兒「艾瑞爾」一樣,透過感情上的協調來取得平衡點
隨後,長老又說了一句:「要記住,千萬不能愛上任何一個人,一旦愛上了,那麼你就會真的永遠孤單一個人」
這是一個比前一個問題更加有哲學的話語
當中包含著「生、死、離別」等問題
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
有相遇,就一定會有離別
當愛上一個人,內心的空缺被填補後,表面上看起來不孤單
然而,這只是短暫的幸福,當這樣的情況碰上了離別的命運,那種感覺比孤單還要更痛苦
又因為「伊歐夫」人的壽命比一般人還要更長,因此更容易遇到「離別」的困境
也因此長老會不斷叮嚀,身為伊歐夫人,絕對不能愛上非我族之人,不然在離別的時候,那種千刀萬剮的痛,是非言語所能及的
對於一些我自己的主觀看法,就到這邊為止先告一段落
當然還有其他角色,有給我許多不一樣的看法
只是礙於版面、篇幅的問題(總編:根本就沒那問題好嗎?),請容許我就只著墨這幾位重要人物,謝謝
如果對於其他角色有自己的看法,歡迎留言,讓我們一起來打一場值得一看文字擂台賽w
最後,讓我再說一個感想就好
關於這部電影,總的來說,帶給我的就是:
離別雖然痛苦
但也不能因為不想經歷這份痛苦,就忽視自己的情感
因為,唯有離別,才能讓這繫之於上的情感因子,不斷的延續下去
就如同劇情尾聲中,瑪琪亞探望年邁的艾瑞爾一般
而艾瑞爾的孫女又把這情感給延續下去
小女孩遞給瑪琪亞的花朵,我認為可能就是一種以有形物質的型態來詮釋情感的傳承
如果可以的話
肯定各位務必到戲院欣賞這部經典的文藝電影
雖然可能是被歸類在小眾文化
但如果多一點人去看,讓多一點人能夠感受到其中的情感
我想,這部電影就成功了
我是風音
讓我們下期再見
希望這份帖子,你們會喜歡
於是只好依靠外物來麻醉自己,好比說藉由酒精,或是藉由遠離來暫且停止內心的矛盾
我們不能說艾瑞爾這樣的舉動是錯誤的,因為這是一個人成長的必經過程
到了劇情中後期,艾瑞爾下定決定要求毛遂自薦「從軍」,這當中隱含了兩個要素
其一、可以解釋為一個小孩在成長的過程中,試圖找到屬於自己的去向,當然也不能否認這裡面依舊隱藏著他想要逃避的心態(不過,從劇情的畫面中,我們可以看到艾瑞爾有想要回過頭來,回到瑪琪亞的身邊,只是他最後選擇了離去)
其二、另一個要素就是如同我們一樣,想要遠離家長的控管(抱歉,講這樣是有點難聽),在青春期的孩子,最大的特徵就是叛逆期,他們最想要做的事情就是脫離家長的管束,而艾瑞爾就剛好是在這樣的情境下,詮釋了我們的成長過程
最後是艾瑞爾的最後的探討,也就是他最後發現,自己的歸處,或者說是自己的成長證明,其實終歸究柢,我們是無法「真正」逃離、遠離家人的關愛
儘管他在後期跟兒時玩伴蒂塔結婚,但他發現到,如果沒有孩童時期瑪琪亞的扶養,就絕對沒有現在的自己
也因此,在最後面戰爭的結束,當瑪琪亞細心的照顧受傷的艾瑞爾的時候,他才發現原來以前的自己是多麼的愚蠢,當時是如何的傷了養育自己的至親(儘管雙方沒有血緣關係,但養育之恩是無法被抹滅的)
最後,最後,終於忍耐不住,喊了一句「母さん!」,充分表現親情的偉大,令人忍不住落淚,彷彿劇中的艾瑞爾就是我們觀戲者,思索著自己有沒有在無形中傷害的養育我們長大的父母
如果說,瑪琪亞是面對無知未來的定位
那麼,艾瑞爾就是解釋,一個試圖脫離家庭,在一連串的成長過程中的孩子,最後還是要飲水思源,感謝父母的角色
好了,探討完兩個最為重要的角色之後
接下來就是幾個,只是篇幅可能沒那麼大就是的角色
蕾莉亞,一個被迫順從可悲命運,最後成功解脫的女子
她在劇情中的篇幅,雖然不多,但每次的出場,都帶有很深刻的哲學意含
她最常說的一句台詞就是:「如果我能夠飛的話」
這裡的「飛」,並不是指生理上、生物上的那種「飛翔」
而是指身心能夠「真正」無拘無束的「生活」
蕾莉亞,其實是可以飛的
但為什麼她不能飛呢?
因為她被綁住了,被名為命運,被名為孩子的東西所綁
國王為了能夠延續血脈,把擁有長壽因子的伊歐夫人抓來,作為傳宗接代的工具
蕾莉亞就是這個可悲的工具
她的存在,就是被迫跟自己不喜歡的人結合,然後產下「自己永遠無法見面」的孩子
在劇情當中,一共有兩次搶救蕾莉亞大作戰
分別是:一開始的搶婚,以及後面的戰爭
但是,兩次的結果都被蕾莉亞拒絕
第一次的搶婚,蕾莉亞已經懷上了王子的小孩,認為她沒有臉可以回去面對同胞
至於第二次,依舊是克里姆發起的第二次來搶救,但這時候的蕾莉亞,其翅膀已經深深的被綁死了,被名為自己的小孩
「我要找到我的小孩」
「那是我的小孩」
「儘管不是自願的,但她終究是我的小孩」
這邊解釋了小孩是如何成為大人的枷鎖
最後面,蕾莉亞終於順利的見到了自己的小孩「梅德梅爾」
就那一瞬間,蕾莉亞「解放」了
多年來的心願得到了答案,同時那到枷鎖也被剪斷了
我自己認為,蕾莉亞象徵著我們的父母親
很多時候,我們的父母,其實有很多自己想做的事情,例如退休後的生活,或是其他事情(抱歉,暫時想不到)
但是很多時候,他們的這些事情,卻被我們這些小孩所綁住
最後,蕾莉亞之所以能夠「飛」了
在於她最後放下了心中的包袱,就算是自己的小孩,到底還是要放手讓他們決定自己走的道路
接著是另一位兒時玩伴「克里姆」
關於這位人物,要談論的不多
他給我的感覺就是人性的「嫉妒」
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,克里姆對瑪琪亞說的話
「這樣一來,妳也就跟我們一樣不幸了」
「我的愛人被搶走,同胞被殺害,而妳?妳跟妳的小孩很幸福的在一起」
「但是現在,他離開妳了,妳也跟我一樣,感受到孤單的痛苦,感受到跟我們一樣的不幸感」
很明顯的,呈現出來的定位就是「見不得別人好」
或者是一種,認為自己是很不幸的人,但是別人都過得很幸福,過得比自己好
覺得老天爺很不公平
也因為這樣的心理因素
在幾次的搶救失敗下,克里姆決定讓一切都結束......
最後要探討的是伊歐夫人的「長老」
長老的戲分只出現在前面幾幕,但是她的精神幾乎貫穿整部劇情
尤其是那句「何謂孤單」的解釋
在劇情中,瑪琪亞由於一直都是孤單一人,很羨慕兒時玩伴回到家後,還可以有家人的陪伴
這時長老問了一句:「就算還有我,妳還是覺得孤單嗎?」
當中隱含著一個哲學問題:就算身邊有人陪伴,只要內心覺得孤單,那麼到底是孤單的
該如何填補這塊空缺?
其實很簡單,去找一個屬於自己的「希比歐」,如同瑪琪亞找到孤兒「艾瑞爾」一樣,透過感情上的協調來取得平衡點
隨後,長老又說了一句:「要記住,千萬不能愛上任何一個人,一旦愛上了,那麼你就會真的永遠孤單一個人」
這是一個比前一個問題更加有哲學的話語
當中包含著「生、死、離別」等問題
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
有相遇,就一定會有離別
當愛上一個人,內心的空缺被填補後,表面上看起來不孤單
然而,這只是短暫的幸福,當這樣的情況碰上了離別的命運,那種感覺比孤單還要更痛苦
又因為「伊歐夫」人的壽命比一般人還要更長,因此更容易遇到「離別」的困境
也因此長老會不斷叮嚀,身為伊歐夫人,絕對不能愛上非我族之人,不然在離別的時候,那種千刀萬剮的痛,是非言語所能及的
對於一些我自己的主觀看法,就到這邊為止先告一段落
當然還有其他角色,有給我許多不一樣的看法
只是礙於版面、篇幅的問題(總編:根本就沒那問題好嗎?),請容許我就只著墨這幾位重要人物,謝謝
如果對於其他角色有自己的看法,歡迎留言,讓我們一起來打一場值得一看文字擂台賽w
最後,讓我再說一個感想就好
關於這部電影,總的來說,帶給我的就是:
離別雖然痛苦
但也不能因為不想經歷這份痛苦,就忽視自己的情感
因為,唯有離別,才能讓這繫之於上的情感因子,不斷的延續下去
就如同劇情尾聲中,瑪琪亞探望年邁的艾瑞爾一般
而艾瑞爾的孫女又把這情感給延續下去
小女孩遞給瑪琪亞的花朵,我認為可能就是一種以有形物質的型態來詮釋情感的傳承
如果可以的話
肯定各位務必到戲院欣賞這部經典的文藝電影
雖然可能是被歸類在小眾文化
但如果多一點人去看,讓多一點人能夠感受到其中的情感
我想,這部電影就成功了
我是風音
讓我們下期再見
希望這份帖子,你們會喜歡
0 评论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