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個兒童或許都曾經歷過的原生家庭創傷。"你也曾為了自己的家,殺了自己嗎?"


no pic
「為了這個家,我殺了我自己」,這是本書的名字。而在閱讀本書前,我不禁思考,殺死的究竟是哪個自己呢?抑或是真正物理上的殺死自己?本書探討「兒少照顧者」經歷的困境、掙扎、煎熬與痛苦,也訴說出許多即使不是「兒少照顧者」,也擁有不同家庭議題,每位兒童都可能曾面對的經歷。


本文來自紀由屋 本文來自紀由屋 http://www.kikyus.com



首先,很感謝遠流出版邀請紀由屋試閱此書「為了這個家,我殺了我自己」。當初,會想接這本書的試閱,是因為自己有相似的經歷,所以對這本書產生興趣。


本書主要在講有思覺失調症的媽媽,因心理疾病,不僅無法正常社交、上班,也無法正常和孩子及伴侶互動,甚至會對家裡的人及孩子有語言暴力、肢體暴力、情緒勒索的行為。而因為媽媽無法履行自己的職責,導致本書主人-小唯從小就得代替媽媽做任何一切她應該盡的責任,例如:買菜、煮飯、打掃家裡、照顧所有家人的生活起居及失智的爺爺。



不僅如此,時常承受媽媽的暴力對待,讓身心備感煎熬的她,從小就學會扼殺自己的情感、情緒與需求。甚至為了保護自己不要受傷,還幻想出自己是沒有情感的機器人,而產生類似解離的症狀,抑或是不斷在心裡求死,希望生命就此終結。



在閱讀本書時,我有非常深的感觸,因為我的媽媽雖然沒有精神疾病,但從小也會對小孩子肢體及語言暴力,甚至情勒,我非常多次在心裡都跟小唯有一樣的想法,那就是「為什麼我家的媽媽跟別人家媽媽不一樣呢?」。



從小,我身邊的同學們常常說自己的媽媽很慈祥、充滿著愛與鼓勵,反觀我,從小得不到一句稱讚,甚至常常被媽媽罵是垃圾,不應該出生在這個世界上,更不要提被媽媽暴打過多少次,度過無數個哭泣的無助夜晚。

我深刻地理解,小唯那想死及疲累的心,我也曾和小唯有一樣的想法,直到長大後才慢慢開始學會覺察自己的狀況,走上療癒自己的道路。



另一個相似的點,則是我有一個相差十幾歲的妹妹,由於父母親工作繁忙,晚上常常不在家,於是我在國中時,便開始照顧妹妹的任務。時常要邊寫作業邊照顧妹妹。讓我印象很深刻的一件事,是我在國中升高中的升學考試前一晚,還在照顧不斷啼哭、還是嬰兒的妹妹。當時的我,心裡想的是「為什麼我不能像一般的同學一樣好好念書呢?」

我一直都沒有意識到,原來我也是兒少照顧者的一員,直到看了本書,才認知到,原來我當時是兒少照顧者。我還在小學時,就負責家中一切家務,例如洗曬摺衣服、倒垃圾、買菜、洗碗等等。所以,在看本書時,我有很深的代入感,人生也發生過許多和小唯的相似經歷,例如很害怕被別人討厭、不知道如何與人建立關係等等。



 

看到本書最後,我的心靈得到撫慰,因小唯終於走出過往的傷痛與陰影,開始活出一個她想成為的模樣,並且沒有將同樣的模式複製給下一代,也在心裡理解了媽媽並與她和解,擁有屬於自己的美好家庭。本書給了我力量,讓我相信,有一天我也能放下這些原生家庭的創傷,活成自己喜歡的模樣。

 


我相信,全台灣一定也有許多與我有相同經歷的小孩,甚至擁有比我更艱難、更痛苦的家庭經歷。我希望大家都可以閱讀本書,有相同經歷的人會從中得到力量與安慰,而沒有這些經歷的人,也可以更了解兒少照顧者的狀況,或許就能給予更多的幫助及理解。



Previous Post較舊的文章 首頁

0 评论:

張貼留言


Copyright 紀由屋 - KikyuS | 設計by 賢人
使用Blogger平台呈現。